党员干部能否全面尽责、有无担当精神,直接关乎其先进性与纯洁性,是衡量其政治品格的重要标尺。新时代新征程,我们要积极推动党员干部提升履职能力,锤炼担当本领,以实实在在的业绩,经得起实践打磨、人民审视、历史评判。
担当,意指敢于承担使命和责任,不惧风险挑战,事不避难、义不逃责。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,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和崇高境界。新时代的党员干部,在工作中要认真履职,既要将权力“关进制度的笼子”,不可蛮干、乱作为;同时也要做到勇于担当,不能懒政、不作为。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将党、国家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,时刻牢记党纪、党章,不断学习相关法律、制度,明白哪些需要做、哪些能做、哪些不能做,做到需要做的认真做,能做的努力做,不能做的坚决不做!当群众利益与国家政策不一致的时候,要向群众解释相关政策,在政策范围内争取群众利益最大化。
担当作为是履职尽责的关键,我们要立足于自身本职工作,勤奋敬业,始终保持对组织负责、对岗位负责、对工作负责的态度,尽心尽力、专心做事。党员干部要努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,党员干部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,要充分认识基层治理的重要性。基层工作距离群众最近、困难矛盾最集中,是锻炼和检验干部的重要平台,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,注重在基层进行实践锻炼,转变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,在基层锤炼党性和能力,把群众关注的烦心事、闹心事解决好。只有不断积累基层工作方法,锤炼过硬的本领,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、担当作为。特别是面对危急险重的任务,在加班加点的情况下,仍然要讲求工作效率,确保我们的工作质量,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。
,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,更是党和人民寄予的殷切期望。担当精神贯穿于党的奋斗历程,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与从政本分。立足本职、履职尽责,于基层实践中锤炼能力,在危急险重任务中彰显作为,以实干为笔、以担当为墨,书写对党忠诚、为民服务的答卷。如此,方能凝聚磅礴力量,共筑国家发展、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。(作者: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小山街道办事处 郭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