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水滴石穿,非一日之寒;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”这句古语道出了耐心的重要性。在基层工作中,耐心就如同那把能打开群众心门的“金钥匙”,是基层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。
耐心,是倾听与理解的桥梁。耐心,简而言之,就是一种不急不躁、持之以恒的态度。在基层工作中,它体现为对人民群众的尊重与关怀。群众的需求五花八门,从政策法规的咨询到福利待遇的疑问,再到所需材料的迷茫,每一件事都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。此时,基层党员干部的耐心倾听,就如同春雨般滋润着群众的心田,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、被关怀。这种耐心的态度,能够拉近与群众的距离,让沟通更加顺畅,为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“欲速则不达。”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,急躁和敷衍往往会引发误解和矛盾。而耐心则像是一剂“催化剂”,能够化解矛盾,促进问题的解决。当群众对政策有疑惑时,耐心的讲解能够确保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;当面对复杂问题时,耐心能够让我们持之以恒地寻找解决方案,直至问题迎刃而解。因此,耐心不仅是服务态度的体现,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
那么,基层党员干部如何提升自己的“耐心”呢?首先,要加强自我修养,培养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。基层工作千头万绪,面对群众的各种诉求和情绪,党员干部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保持冷静和理智。通过冥想、深呼吸等简单方法,可以在短时间内平复情绪,避免冲动和急躁。同时,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,将困难视为成长的垫脚石,这样在面对挑战时就能更加从容不迫。
其次,要注重学习提升,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。业务精通是耐心服务的基石。只有对政策法规了如指掌,对业务流程烂熟于心,才能在解答群众疑问时游刃有余,避免因业务不精而引发的不耐烦情绪。因此,基层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,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。
其次,要深入群众调研,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期望。只有真正了解群众,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们。通过走访、座谈等方式,深入群众生活,倾听他们的声音,感受他们的疾苦。这样,在面对群众的诉求时,就能更加耐心地倾听和理解,因为你知道每一个诉求背后都承载着群众的期盼和希望。
最后,要建立反馈机制,及时回应群众的关切和诉求。耐心不仅体现在倾听上,更体现在行动上。对于群众的诉求,要及时给予回应,即使不能立即解决,也要说明情况,给出时间表。这样,群众就能感受到他们的诉求被重视和关注,从而增强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和支持。
总之,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,耐心就是那把需要不断磨砺的“刀”。基层党员干部要具备足够的耐心,不断修炼自我、提升能力、深入群众、积极回应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。(作者: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小山街道办事处 董丽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