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“三项修炼”

在新时代的征程上,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,更是检验其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,密切联系群众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,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执政优势的直接体现。因此,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而言,要充分认识和践行这一理念,在基层工作中就要当好群众的“收音机”“翻译机”“扩音机”。

密切联系群众,简而言之,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时刻与群众同呼吸、共命运。它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,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,倾听群众呼声,反映群众意愿,解决群众困难。正如古语云: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”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,只有密切联系群众,才能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。

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。我们党来自人民、植根人民、服务人民,党的根基在人民、血脉在人民。只有密切联系群众,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,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。其次,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员干部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。党员干部只有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望,才能更好地制定和执行政策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,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最后,密切联系群众是化解矛盾、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。通过深入基层、了解民情,党员干部可以及时发现和化解社会矛盾,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。

那么,党员干部如何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呢?首先,要当好“收音机”,倾听群众心声。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调研,以朋友的身份,带着感情、带着问题、带着责任下基层,耐心倾听群众的心声。要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,把群众的难事当作自己的家事,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真正所需。通过充分深入调查研究,了解真实情况,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。

其次,要当好“翻译机”,传递政策精神。党员干部要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话语解读党的政策,将书面文字转化为“生、鲜、活”的乡间“大白话”,让群众“愿意听”“听得懂”。可以通过地方方言宣讲、编成歌词配上音乐、图片漫画等多种形式,让政策宣传更加生动活泼、简单明了。对特殊人群,如残疾人、老人等,要用特殊语言或浅显易懂的话语进行贴心关怀宣讲,确保政策精神深入人心。

最后,要当好“扩音机”,解决群众难题。党员干部要坚持一切从群众需求出发,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、办好事。要迈开腿、张开嘴,了解群众疾苦,为弱势群体代言,大声疾呼,为群众代言办事、切实反映群众诉求并解决存在的问题。要架起与群众的“连心桥”,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联系、增进党群干群感情。通过“察实情、讲实话、谋实策”,运用智慧出实招,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改善民生,传递真正改变老百姓生活的“好”声音。

总之,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扎实深入基层、深入一线,了解实情、解决问题。要当好群众的“收音机”“翻译机”“扩音机”,成为群众的知心人、贴心人和放心人。只有这样,才能立足岗位做奉献、勇于担责、敢于干事、不断开拓进取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。(作者: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小山街道办事处 王医名)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